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清穿之皇长子 > 第 230 章

第 230 章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俩孩子的眼神都投向了胤禔,希望父亲可以给他们讲讲。直亲王的私人课堂开讲,内容就深了,关于火耗,关于官员俸禄,铜钱和银子的兑换为什么总有波动等等。

直亲王嘴上听话,心中却不以为然,天子大权在握,实现自己的治国方针,还管什么名声。至于身后,死都死了,管那么多干什么!

瞻前顾后,只会临阵手软。不过康熙的意思,胤禔其实也清楚,这老爷子就是想万事办的完美,人人念着他的好,若是真到了要拔刀的关头,他也不会犹豫。

曹寅离京回南,临走前还拜托成德看顾他女儿一二,若是听说平王夫妇哪里不好,赶紧给他送个信。成德应下了,回头还对胤禔感慨“儿女真是操不完的心。”

说道儿女,趁着康熙操心十八阿哥的功夫,胤禔将弘晗留在家里两天。这日忙中偷闲,直亲王带着长女、长子一道出门逛街去了。

这俩孩子都算是经常出门,见过世面的,绝对不是那种,出了自家府门连东南西北都找不着的主儿。但是要说他们多么有阅历,那也是假话。

佟家人会是什么心情且不说,只说康熙同胤禔说起的是,西南试点摊丁入亩、官绅服役的事情。当地有意见,一口一个妨碍民生。

“儿臣浅见,怕是妨碍官生才是真的。”哪是民不聊生,绝对是官不聊生,要不然官绅急什么?还真当他们满腹圣人言,急百姓所急,想百姓所想?

都能做到这两点,那觉悟都赶上海瑞了,也不至于反对官绅一体纳粮服役。给巡抚施压,向皇帝告状,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那点银子。

刀子割谁,谁流血。谁出银子,谁肉疼,这会也就顾不上圣人教诲,什么贫贱不能移、什么钱财身外物。泥腿子死不死谁管,官绅家有酒有肉就行了。

想想真是冤,皇帝还得在紧巴年景裱自己简朴,缩减开支。皇后、太子也得配合,做不到的就是妥妥的政治污点。譬如洛阳闹灾,自己却在洛阳宫中鼓乐大作的章怀太子李贤,被大臣上书劝谏。

莫说他们俩,京中现在的勋贵子弟,如胤禔的小舅子牧克,没当差之前对银子和铜钱都是稀里糊涂的。贵人勿需碰铜臭,这种想法才是恶臭,活活把人给糊弄成了傻子。

所以,此刻父女三人吃了羊肉面,胤禔就饶有兴致的看着两个孩子开始算银子和铜钱,给多少铜钱。世面上原来铜钱流通度比银子大多了,更别说银票。

“银票很少用。”直亲王给他们解释,“山西和江南大商号,得有信誉、延续多年,最好是有皇室采买关系的,才能放出些银票。临时用用罢了。”

“那百姓缴税,不是还得缴银子。”苏日格好奇的问道,“他们难道还得兑,兑了再交?”

弘晗道:“那多费劲,应该是缴铜钱,按照数目,官府直接算成银子多少罢。”

而人家官绅世宦之家,除非全家被烹了,否则绝无此虑。胤禔心想,自己若是运气好,就该穿越到贞观开元的时候,做个五姓大族子弟,浪荡着混一辈子了事。

“你看这事要停一停吗?”康熙如此问道。

胤禔斩钉截铁道:“儿臣以为不可停。停下就是朝廷服软,只要百姓日子过得去,不管官绅怎么说,他们不会跟着凑热闹。如果有人胆敢悖逆朝廷,三尺刀锋在颈上,自然安生。”

□□毁灭是下策,但管用。胤禔也是不耐烦这帮人,否则也可以温水煮青蛙。

康熙心下安稳,嘴上却道:“你这性子也太暴烈了些。能让人体会圣意,还是要给他们机会,让他们遵从朝廷的旨意。能不拔刀,且不要拔刀,于名声有碍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